约3270字。
《有的人》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二)能力培养点
体会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三)情感体验点
能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启发深思人生意义和价值
教学设想
重点:
(一)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二)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
难点:理解第三,六,七节的内容
疑点: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教学设想
《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入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翻译“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
译文:“活着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独白。言词虽短,却引发出世人深深的思索:“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今天,我们借着学习臧克家的诗作《有的人》也来探讨一下这个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思考本诗是为纪念谁而作?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就提到“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自嘲》和《野草·题辞》共同表达了甘愿为人民大众而牺牲自己的主题。在《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含义就是为人民当牛马,哪怕千夫所指,众里身单,甚至不被人民理解也甘心情愿。在《野草·题辞》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为了达到思想启蒙和解放的目的,哪怕自己做为“历史的中间物”等待着“地下的火烧”也再所不辞。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牺牲一切”的思想。
2、带着初步的理解,听自读,比较再读。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 素材储备
1、关于鲁迅
鲁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过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