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3860字。

  2013-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一)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胡适对提倡白话文、白话诗是作出了历史贡献的,但或许是因为矫枉过正,他却走到另一个极端,对格律诗采取了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的态度。他提出,作诗要“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认为“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容丰富的材料,28个字的绝句决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表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他甚至把格律诗与小脚、太监等并列为中国陈腐文化。尽管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的历史表明,在自由体新诗发展的同时,格律诗并没有被取代、被消灭,相反,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又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但是,当代还有些人认为,格律诗的基本形式、美学范式和表现形式,“已不适宜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思。”有人断言:“汉语诗歌的自由体对古代格律诗体的代替,是中外诗歌运动嬗变的一个历史性必然结果。”
  当然,五四运动以后,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在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反对摒弃格律诗的同时,又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要作格律诗,就要“原汁原味”地固守规则,不能有丝毫变动。这种观点也延续到现在。2009年有一些人联名发布了一个反对诗词“声韵改革”的《宣言》,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倡导新声韵是“短视的改革,把媚俗附势当做与时俱进”,会“导致劣诗泛滥、伪诗横行”。他们坚持当今作格律诗,仍然必须固守七八百年前的平水韵,否则“传统诗歌创作的标准语言系统将不复存续,维系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基石将无法巩固,势必造成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破碎和消释”。还有些人提出要对平水韵“正名”和“保护”,以反对任何“离经叛道”。一些诗词刊物、集选、评奖等,也以“平水韵”为尺子决定作品的取舍。
  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同,对格律诗主张既继承又发展的越来越多。近百年来,格律诗经过曲折发展已从复苏走向复兴,出现了一大批格律诗大家,他们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在毛泽东同志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需要关注的一个看似奇怪其实并不奇怪的现象是:一些格律诗的反对者后来又成了坚定的支持者,像闻一多先生所说的“勒马回缰作旧诗”的人不在少数。60多年前,柳亚子曾经预言:“再过五十年,是不见得会有人再作旧诗的了。”然而他自己和他所领导的南社创作了不少为革命鼓与呼的格律体战斗诗篇。著名诗人臧克家自称是“两面派”,既作新诗又作格律诗,并认为:“声韵、格律,是定型的,应该遵守,但在某种情况(限制了思想、感情)下,也可以突破(李、杜等大诗人几乎都有出格之处)。也就是说,不以辞害意。”聂(绀弩)体诗,承古而不泥古,瓶旧而酒新,平中出奇,俗里见雅,信手拈来,随心流出,堪称现代格律诗既继承又创新的典范。中华诗词学会始终坚持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的方针,在声韵上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主张,编发了新声韵表,是历史性的贡献。
  1.对胡适“对格律诗采取了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的态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反对阅读格律诗,提倡阅读白话诗。
  B.反对写作格律诗,提倡写作白话诗。
  C.不准阅读格律诗,只准阅读白话诗。
  D.不准写作格律诗,只准写作白话诗。
  【答案】 B(“对格律诗采取了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的态度”是从写作角度说的,故可排除A项和C项;“不准”带有禁止的意味,与前文的“提倡”一词表达的态度不符,故可排除D项。)
  2.对格律诗的态度,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胡适认为格律诗是中国众多陈腐文化中的一种,它们就像小脚、太监那样,是封建主义和落后的表现。
  B.当代有些人认为自由体诗歌代替格律诗是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再写作格律诗。
  C.五四运动后有些人认为现代人写作格律诗仍旧要按“平水韵”,否则就是“离经叛道”。
  D.对格律诗主张既继承又发展的人认为,写作格律诗既要遵守基本格律,也可以有突破。
  【答案】 B(“不能再写作格律诗”属无中生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一百多年来胡适等人反对写作格律诗,但是格律诗与自由诗一样获得了发展。
  B.反对写作格律诗与反对摒弃格律诗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思维走向极端。
  C.在近现代格律诗大家中,毛泽东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诗词是格律诗发展中的一座高峰。
  D.“倡今知古、双轨并行”就是指现代人既可以写作自由体诗,也可以写作格律诗。
  【答案】 C(A.原文是“近百年”,而不是“一百多年”。B.并非是“反对摒弃格律诗的人”思维走向极端,而是指要固守几百年前的格律诗的写作规则的思维走向极端。D.“倡今知古、双轨并行”是指写作格律诗既可用“平水韵”,又可以用新声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再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
  会诸路转运司置纠察刑狱官,以福建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