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980字。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复习及测试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要品味、感受意境,首先要“沉浸其中”。应该暂时忘记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古人说过:“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懋循《元曲选序二》)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感受者与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自己所创造的。”
  品味意境,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
  有些古典诗歌所写的根本不是生活中的现存之物、实有之景,尽是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还是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因为神奇的传 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总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上,是现实生活的曲折的反映。我们必须凭借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审美经验,沉浸于诗中超现实的境界中去。在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和联想力,要贯通视觉、听觉和触觉,尽量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的认识,产生一种惊讶、愉悦与向往的感觉。[]
  这个单元除了把“置身诗境”,沉浸诗中,作为学习目标外,还把“缘景明情”作为学习目标。所谓“缘景明情”,简言之,就是不同诗歌用不同的欣赏方法。
  这个单元的“赏析指导”,重点介绍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有关知识和赏析方法,写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去欣赏古典诗歌。
  “自主赏析”是学习的重点。共包括四首诗歌。《夜归鹿门歌》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欣赏,是适当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赏析指导”中举到的《蜀道难》属于一类,适宜于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欣赏。《登岳阳楼》《菩萨蛮》这两首,只要沉浸诗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将诗人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再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就会与诗人产生共鸣,获得审美的享受。通过这四首诗的教学,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基础巩固】
  1.识记字音
  霰雪(xiàn)芳甸(diàn)青枫浦(pǔ)不胜愁(shēng) 捣衣砧(zhēn) 碣石(jié)潇湘(xiāo)栖息(qī)寂寥(liáo)喧嚷(xuān) 垆边(lú)  皓腕(hào)戎马(róng)辋川(wnǎg)朝槿(jǐn)聒碎(guō)西崦(yān) 铜钲(zhēng)荠麦(jì)黍离(shū)天姥(mǔ)剡溪(shàn)渌水(lù)訇然(hōng)凤鸾(luán)恍然(huǎng)云霓(ní) 水澹澹(dàn)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南:向东南  
  (2)用作动词: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拟声词作动词,震响
  云青青兮欲雨   雨:下雨。
  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弹奏 
  (3)使动用法:  栗深林兮惊层巅  惊:使……惊 ;栗:使……战栗
  使我不得开心颜 开:使……开
  3.古今异义  江流宛转绕芳甸  宛转:古义 指绕来绕去;今义(说话)温和曲折,(歌声)优美动听。
  【课内文章梳理】
  1.《春江花月 夜》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月、落月。它“代代无穷已”“年年望相似’,这是一个永恒的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