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改变我们的传统模式,变“接受性教育”为“创新性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在深入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我深刻感受到,我们语文的教学必须引入“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究中学会学习,自我发展,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br>
为了达到“创新性教育”、“创新性学习”的要求,以实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目的,我作了一些尝试,要有以下几点,兹简单介绍如下:一、学生能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例如正音、释词,一定要让学生查词典解决,除非查词典仍不能解决的,教师决不讲解。有学生请教,也要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二、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我解疑,敢于存疑。怀疑是创造的开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如不能找到疑难,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学到的就只能是死知识,死知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发现的疑问不能解决,也可以让学生存疑,存疑会引起学生的长期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更有好处。有时,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教师可以给他们以提示,引发学生思考、探讨。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开头、结尾两次提到“妻”,鲁迅的小说《祝福》谈论“福兴楼的鱼翅”等,其实是大有深义的,而学生感觉不到是问题,教师就应该提示他们作者这样写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