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刘书星
msz1234@163.com
目标:
1、都江堰的伟大景观及内涵
2、李冰的精魂
过程:
一、 导入:
历史情怀不独让人享受学问,而且享受辽阔的空间与邈远的时间,即享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一经作家巨笔的浸润,便产生一种超常的力度和亘古未有的高贵。
如果说:
历史是一部人类的教科书,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一部解读人类教科书的极优秀的参考书;
历史是一部祖先留给给子孙的有用的遗言,那余秋雨的《都江堰》就是使读者聆听先祖李冰教诲遗言的优秀解说词。
二、 介绍余秋雨
他是一个坐不住的人,走出书斋,走出了都市繁华,一个人悄悄的从从秋风塞北到春雨江南,一路探寻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毕生力量和文化更新的鲜活血脉,面队自然山水,棉队一堆堆文化的断壁残垣,他发出了苍凉的浩叹。在他的笔下,文化成了历史的积淀,文化和历史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出生在浙江余姚的集作家,历史学家,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美学家于一身的余秋雨实现了对当代散文的超越。
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其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15年来余秋雨以长途旅行方式实地考察文化。从国内走到国外,足迹延展到亚非欧。
这期间,完成了以考察中华文明记录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考察伊斯兰文明记录的《千年一叹》以及西方文明记录的《行者无疆》。从而完成了对人类历史的三大文明的关注和考察。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三、学生速读文章
四、梳理文章
1、 与长城的对比
在我们面前,都江堰与长城都是伟大的,但伟大与伟大也有他的不同,长城的伟大是人类意志力的伟大,而都江堰的伟大确实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是人类科学利用自然的胜利。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