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对语文审美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龙泉一中 陈志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非常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它认为,“审美教育助有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然而,就目前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市场的情况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的现状,却并不那么令人乐观。因此笔者试图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现状
我国文化史上虽然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美育的言论和故事,但从总体上看,美育是被包容在德育之中的。到了近代,才出现了王国维先生关于美育的学理研究,才有了蔡元培先生石破天惊的“以美育代宗教”之说。但是美育始终是德育的跟班,“寓教于乐”才是一以贯之的主导思想。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美育也应运而生了。
首先,从理论上认识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文革十年结束时,语文教学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严重的知识饥荒的现象,与其他学科一样提出了狠抓“双基”的口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那就是忽视了片面地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和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铺天盖地的影视作品和滚滚而来的网络信息,又给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形成了新的强劲的冲击,使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上海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曾在多种场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陶冶情操。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更是高举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大旗,高声急呼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德高望重的语文前辈的摇旗呐喊,使得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多地引起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