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文课: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主体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杜斌

提要:文章针对现今存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主体错位的现象,从审美过程的三个阶段入手,以高中语文课文为例,阐述了在审美切入、审美实现、美感净化三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成为审美主体。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审美心理过程 审美主体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获得独特感悟和个性化审美体验的最好的工具。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是把教师的审美体验移植到学生身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无法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从教师处得来的间接的审美感受和由学生自己通过感悟得到的个性化的审美感受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审美主体地位的迷失和错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呢?我采用的是将审美心理过程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审美活动,在审美活动确立自己的审美主体地位。
  审美心理过程一般可分为审美切入、审美实现和美感净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承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善于抓住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将这三个阶段的活动落到实处,就能有效的完成学生审美角度的转换,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人。
  1、审美切入阶段:这一阶段是找准审美活动开始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巧妙地完成由学习心理向审美心理的转化的过程。
  确定审美活动的切入点,方法是多样化的。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常用的方法有从分析文章题目切入和从质疑审美对象切入两种。这两种切入法,切口都比较小,便于把握。
  2、审美实现阶段。这一阶段是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感知与理解的过程。它的突出特点是认识与情感的交织,主体是在观照审美对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美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获得的审美体验也最为强烈。这一阶段分为两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一是审美感知过程,它伴随着愉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