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小题,约10160字。
许昌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3月29日下午14:30——17:00
命题学校:河南省襄城高中 命题人:高二语文组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小题。
孔子在集夏商周三代礼文化之大成基础上,提出仁学,把礼乐制度文化上升为礼义精神文化,以仁导礼,仁内礼外,使礼文化具有了鲜活的内在人学生命,昭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人本主义方向。在孔子之前已有“仁”的词语,但孔子把“仁”理论化了,他指出仁之本为孝悌,仁之义为爱人,仁之方为忠恕,仁之行为安百姓,仁之象为恭宽信敏惠,仁之制为礼乐教化。孔子发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仁爱之心,倡导人们经由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将这种爱心去爱亲友,爱他人, 爱社会,爱万物,使天下走向太平。仁学是孔子儒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儒学实现当代转型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资源,然而儒学史上,大多数儒家学派总是偏离仁学主脉而另立核心,使仁学不能以浩大气势直贯而下。
孔子仁学是生命的学问,教人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行事、如何推广爱心、怎样做君子并向圣贤看齐,它是人生体悟和智慧的理性表述。孔子仁学是对人的本质的伟大发现,在思想史上第一次找到了人之异于高于禽兽的道德本质,也找到了人类社会高于动物世界丛林规则的人道普世价值。新仁学直接上承孔子仁学的源头活水,广引诸家之精要,开渠疏道,务使仁学如一江春水, 沛然而流淌,用以灌育今世诸多生命,使之健康成长,它的口号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护养生命,提升生命。
新仁学不等于旧仁学,没有门户之成见,广纳儒、道、墨之经典而奉之,此其为新仁学之由也。老庄道家尊道贵德、清静逍遥,以返璞归真弥补儒家文化之不足,有益于防止人性异化。墨家兼爱之说比儒家爱有差等更具平等精神,而其“兼相爱交相利”之说更能与现代社会相街接。佛家属宗教范畴,其慈悲情怀、平等精神、中道哲学,亦能够拓展仁爱意蕴,皆足以成为新仁学之营养。
西方文化的优长是科学理性日益发达、个人权益普受尊重、自由竞争呈现活力;其弊病是强权政治主导、功利主义流行。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是中西文化交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題。从构建新仁学而言,要重点吸收西学以下优长:第一,学习其理性精神与科学方法,改变儒家学说中“智”依附于“仁”的状态,使智性有独立的开展;第二,吸收其人权至上、个性解放的理念,改变儒家学说中重社会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清除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认同自由、平等、民主,把儒家仁学中本有的普遍伦理发挥出来,提升为普世价值。
(选自2012年11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孔子仁学对中华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对此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仁学把礼乐制度文化上升为礼义精神文化。
B.孔子仁学使礼文化具有了鲜活的内在人学生命。
C.孔子仁学昭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人本主义方向。
D.孔子仁学发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仁爱之心。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庄道家以返璞归真弥补儒家文化之不足。
B.墨家兼爱之说比儒家仁学更能与现代社会相衔接。
C.佛家慈悲情怀、平等精神也能丰厚仁爱意蕴。
D.西方文化有益于改变儒学重社会轻个人的倾向。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仁学特点的一项是( )
A.新仁学广引诸子百家之精要,开渠疏通,务使仁学如一江春水,沛然而流淌,使今世诸多生命健康成长。
B.新仁学没有门户之成见,广纳儒、道、墨之经典而奉之,成为其发展之由。
C.新仁学改变儒家学说中“智”依附于“仁”的状态,改变儒家学说中重社会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
D.新仁学接续孔子仁学,彰显生命哲学的特色,倡导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护养生命,提升生命。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