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高中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疆巴州二中  杨玲

一、课题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是造就学生鲜明个性的主渠道,可是课堂教学的现状又令人不甚满意,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
高中语文课堂“活”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少求实精神:
1、不根据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进行教学。高中学生由于知识面的扩大,抽象思维能力及其思维的独立性的发展,已远远不满足于教材与教参上的现成的答案,喜欢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各种问题。以讲授为主的课上,教师如果所讲的内容不能超越高中生的水平,不能使学生听讲后产生“原来如此”的感受,是不会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在导读课或公开课上,浅层次的提问、在书上有现成答案的提问,学生可能不感兴趣;提的问题如果大而无当,教者虽有资料上的答案,但自己又说不出答问的思路、或不能根据答问的思路进行启发,学生短时间内也可能一时回答不来。结果课堂往往“冷场”,最后教者往往只好越俎代庖,自己回答。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即语文教学的目的)。
   2、不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开始出现“闭锁心理”,他们已意识到“我”的存在与作用、“我”与外部现实的关系,他们已开始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非常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意教师或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如果不培养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言的勇气,或课堂提问后不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就匆匆点名答问,学生要么答不来,要么不回答。答不来可能是没有作好准备,不回答可能是缺乏勇气或怕答错了被人取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