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中学作文教学路在何方
——试论大语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作者:阳庆国(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中学)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但也一直是受指责甚至挞伐最多的一个学科,其中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据报道,2003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举行的一场研讨会(由中国写作学会学术部、教学部和天津写作学会联合举办)几乎成了一场对中学作文课与教师的批判会。也曾有大学教师在第一堂写作课上就告诉学生,要把在中学学到的写作思维模式全部抛掉,从头开始。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这样的情形的确很尴尬。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现实。正如很多文章所指出的那样,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毫无趣味和生气,学生不愿写,老师厌烦教,写出来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思想空洞、无病呻吟、语言贫乏、形式呆板,一句话——假、大、空之风盛行。
中学作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重视不够。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一切为了应试”成了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准则,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中、高考作文评卷的主观性很强,区分度不高,再加上作文教学是一项耗时多、收效少的工作,远没有抓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易出成绩。于是,广大师生自然就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投入甚少了。这其实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的一种表现。
其次,中学作文教学割裂了作文与做人的有机联系,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建构和审美情趣、思辨能力的培养。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智育第一,德、体、美、劳等被漠视、淡化。只讲作文,忽视做人。学生全面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阅读面狭窄,对生活少思考、少感悟,缺乏思辨能力,因而也就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作文中则表现为缺少正气、大气,要么空洞无物,浅薄庸俗,要么虚情假意,人文分离。
第三、中学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语文教学的失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处于封闭状态。为了应试,学生只在家庭、学校两点间做单调、重复的直线运动。而一到学校,他们所有的精力几乎都用来应付那无休止的各科的训练题。他们被局限于一个狭窄的“笼”里,不理会周围的人情冷暖,不在意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更不关心国际间风云际会。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之源,对生活的感悟则是闪耀在作文里的绚丽耀眼的思想的火花。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对生活的陌生和麻木,他们在作文时便只能闭门造车,只能从作文选中去搜寻“素材”,摘录“佳句”。如此一来,脱离实际,无病呻吟,假大空之文泛滥成灾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四,学生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