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引导学生对小说人物进行全面而理性的探讨,在深入挖掘中让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教育,较适合于公开课。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物
——《<项链>人物赏析》教学设计
糖果(陈春丽)
教学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教条、僵化、单一,它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离开来,甚至取代文本,使我们教师在解读中失于盲从和牵强。随着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颁发和实施,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民主多元意识的加强,原有的解读体系正逐渐瓦解,文本多元化的解读,不仅体现了对原著作者的尊重,同时体现了对阅读主体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因此,通过传统名篇《项链》为课例,试图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探讨,对文本进行一新的解读,以实现并强化语文课教出“语文味”的教学理念。
教学课题:
通过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引导学生用新时代的眼光去评价人物,多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也就是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物。
教材分析:
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的复杂的人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2、结合文本,引导学生对小说人物进行全面而理性的探讨,客观、全面评价玛蒂尔德形象。
3、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
2、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对小说人物进行全面而理性的探讨。
2、 在深入挖掘中让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教育。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
经典段落指导品读——争议问题学生讨论交流——疑难问题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1、导入:(引用列夫.托尔斯泰对莫泊桑的评价)
以鲜明、震撼心灵的艺术形象,以简明、巧妙而优美的情节 ,表达出他要说的一切。
2、感知内容,感受形象。 http://wen.com/view/485bff04b52acfc789ebc9a4.html
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假项链
明确:《项链》的构思是非常精巧的: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起初,玛蒂尔德在生活、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舞会的请柬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衣服和首饰的解决,让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陷入了厄运,十年艰辛终于偿还了所借款项,失去了她引以为傲的青春和美貌,又得知那挂项链是假的。)
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