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寻找高考作文的亮点
郭惠宇   安徽马鞍山二中
亮点 1:标题——追求一见钟情的效果
【亮点剖析】
  标题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
  标题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
  标题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
标题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也是一篇文章的有机部分。材料与中心都确定了,接下来的一步是要思考如何为这篇作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因为话题作文的话题不等于文章标题,话题作文的题目提示中,往往有“题目自拟”这样一条。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醒目的话题自然是一篇作文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同学们就不能放弃展示自己写作功力的机会,而是要充分利用标题的美学影响力,征服阅卷者。
所以,拟题要到位是写作者首先要考虑的一个步骤。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有的同学贪图省事,直接就把话题当作文章题目。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正确的做法是——
首先,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其次,拟写的作文题目要准确地符合话题内容,要尽量具体,角度要小,可以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力求命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自己将要写的文章进行立意和选材方面的思索、辨析、筛选和凝聚的过程,最后,要考虑所拟的题目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不仅可以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更可以让阅卷者尽快理解你的意图,同时给他带来愉悦感染,使之“一见钟情”。
  常见的标题有以下一些形式:

亮点2:开头——成功的一半
郭惠宇   安徽马鞍山二中
【亮点剖析】
“开头精彩,成功一半。”这话道出了开头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开头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开头往往可以反映出考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是否正确,审题的结果是否合乎要求,而且,作为应试作文,好的开头可以给阅卷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好感,常常为成功铺平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开头随便不得。请看: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争、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千年的呼唤》)
读着这样优秀作文开头,读者的眼睛能不一亮。
好的文章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写作思路流畅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尤其是阅卷教师,引人入胜,提高阅读兴趣。开头一般要完成的任务,因文而定。就议论性的文字而言,一要明确议论的主旨或议论范围,亮出自己的观点;二要语句简洁,有文采;三要有一个切入话题的巧妙方法。而叙事性的文字需要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情境,定下全文的基调。
那么究竟如何巧写作文开头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开头形式。
  1、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2001年高考题)
  开门见山,点穿话题,以准确的把握充满自信地昭示文章的主旨
2、景物描写法。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有一座山,高耸入云,飞鸟难越,矗不知其几千万米。山前山后有两条路供攀登顶峰,一览天下大观。前山大路石级铺就,笔直坦荡;后山小路,荆榛丛生,蜿蜒曲折

亮点3:衔接——丝丝入扣 环环相连
郭惠宇   安徽马鞍山二中
【亮点剖析】
有一年,宋代画院考试,题目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如何画出“香”呢?许多画师费尽心思,只好画了很多艳丽的花;最终夺魁的作品相比较而言要简单得多——只画了一人一马的背影,几只蝴蝶在马蹄边盘旋飞舞。这位画师的创意给人以极大的想像空间,画面简单而意蕴丰富,显得非常机智。在形式的作用下,内容能得到升华乃至于发生新意。限于篇幅,这里仅就结构中的衔接问题谈三点。
一、留空:空白等待思考。  
作文要像绘画一样敢于“留白”,抓住基础,写放胆文,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给评卷老师以审美的惊喜和评价的欲望。作文中的恰当留空,首先要树立一种意识:尽量让每一句负载更多信息,留在纸面上的文字尽可能的少,但又一定要表义清楚精彩诱人。成功的留空,既提供了想象空间,给人含蓄隽永的美感,又加速了信息传递,符合现代社会的交流需要。请看下例:
诚信之石器时代版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
故事从何说起。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也就是我。
我住在小岛上的山洞里,挨过一个又一个冬季是如此的困难,我和我同伴要找到足够的粮食和水和木柴,每个晚上会有一个人,坚守在火堆之旁,如果火堆熄灭的话,洞外不停回响着野兽饥饿的叫嚣将欺近到我们的身边。
终于有一年,大旱来临,我们即便山林觅尽也找不到粮食,眼看着洞中的储藏的粮食日渐减少,长老们蹙额无策。
每天,三餐缩减为一餐,我们彼此面壁躺着,我们清醒地知道我们挨不了多久,两人一组派出去的搜索队大多一走就没有回来。即便回来了也只带来失望的消息。
越多越多的妇女和老人孩子死去,恐惧像夜晚的火堆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洞外的野兽是早绝迹了,我心中的野兽却不走,来来回回,发出低沉阴森的声音,不停地提醒着我面对着它的存在。
那一天,轮到了我和另一个同伴走出洞外搜索,我们不知道走了多远,汗水一点一滴地滴下来,在龟裂的大地上走,两条腿瑟瑟地抖着。
我不停地说着,粮食快完了,水也没了。我的同伴目光

亮点8:材料——事实胜于雄辩
郭惠宇   安徽马鞍山二中
【亮点剖析】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说的是吕布被擒,部将也个个被捉,生死考验随即而来。面对死亡威胁,吕布的部将们全都视死如归,高顺被杀,陈宫就戮……身为主将的吕布这时却贪生怕死起来,哀告刘备道:“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话以相助?”刘备点头。待到曹操落座,吕布大叫:“曹公所担忧的,不过吕布,吕布愿意投降。你为大将,我辅佐你,天下不难平定。”此话有理。曹操心动,便问刘备:“如何?”刘备笑答:“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大悟,立斩吕布。曹操大悟源自刘备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只是举了两个人所共知的事例。一是丁建阳,一是董卓。吕布曾拜丁建阳为义父,可为贪图富贵,竟杀了丁建阳而投奔了丁建阳敌人董卓,且拜董卓为义父为了美女貂禅转而杀了董卓。这足以说明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毫无人性的无耻小人。曹操经刘备一点破,自然知道该这样处置吕布。一句大实话,两个小例子,送掉了吕布卿卿性命。
因此,“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会常挂在我们嘴边。但要在考场作文中写出有个性很准确特新鲜的事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高考作文是全国考生同写一道题目,这就如同在制造一件相同型号的产品,要让自己的产品优于他人,就要凭着自己的技术来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以赢得市场。同理,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选择新颖的材料,就是增加作文的“附加值”的有效一法。那么,这种高附加值怎样实现呢?
  新鲜的材料来自生活的空间。许多同学总为寻找写作的素材而犯难,抱怨生活的单调,感慨事件的琐碎,因而,每每动笔就思维断路,言语枯涩。其实,你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动的周围世界为发展我们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巍峨的高山,呼啸的大海,碧绿的原野,灿烂的山花,柔和的轻风,欢快的小鸟,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热情地去拥抱他,才会有天真美丽的遐想,欢悦愉快的体验;家人的关爱,师生的交往,同学的趣闻,学习的乐趣,考试的苦恼,活动的滋味,这一切流动的生活只要悉心地去感知他,就有可能产生热烈的创造欲望,汩汩滔滔的文思才情。事实上,一个人内在的情感模式储存的越丰富,心理结构的建设越完善,对新鲜材料发现的能力也就越强。
  新鲜的材料出自你的积累,新颖灵巧的材料,可以激活读者的阅读欲望,但材料的新,并不意味着去追求“新闻热点”,而是把自己阅读积累的丰富材料适当提取,以满足不同话题、不同立论、不同表达的需要。2001年一篇《赤兔之死》,激活了多少头脑:把



  亮点9:细节——动人总在细微间
郭惠宇   安徽马鞍山二中
【亮点剖析】
  读朱自清的《背影》,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文中的细节描写:父亲给将要远行儿子买橘子,悠悠父爱似乎都凝聚在这无声动作和颤微微的背影上。读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作者在回忆亡母、祖母、亡妻时,没有写突变性的大事,极具震撼力的仅仅是一些家常琐事。孙犁的《荷花淀》水生嫂吮叫苇眉子划破的手指头;鲁迅《祝福》中鲁四老爷的皱眉神态、书房的环境,祥林嫂眼神、逢人便说的呓语……这些达到了细微之处见情韵的境界。
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的最小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有人更是把细节称为“最富于包孕的片断”,即细节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意韵。生活中的许多元素都可以表现为文学作品中的细节。细节,是形象丰满的必要条件,“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全部价值”(巴尔扎克语)。好的细节描写,不但能描写出环境氛围、人物性格,而且能带动情节的进行,可谓“一滴水里见世界”,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请看:
(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这段话可以作为细节运用的范本,它有以下作用——
1、以小见大。“依旧把门拽上,锁了”“再把门掩上”——林冲行事何等精细。安排这种细节,一要善于铺陈,使读者对事件、人物有大致了解;二要掌握火候,在条件成熟时将细节缝入;三要整体布局,做到整体融合,丝丝入扣。
2、画龙点睛。就像已勾勒出“龙”,还要倾注精力“点睛”。前面那个细节,读者可能不太注意,作者就要对其生动意义进行指示。“止有一块大石头”,表明林冲仔细地观察了庙中情形,人物精细谨慎性格就凸显了出来。
3、埋伏照应。正因为“掇石靠了门”,才使得三人进不了庙,林冲才得以洞悉内情,使他彻底断绝了对高俅的幻想,进而完成了性格的转变。这种细节表现在情节上是伏笔;如果表现在环境上就是铺垫。
形象能否集中,细节是否真实,是记叙类文章是否生动形象的关键。形象丰满的文章,能体现生活的深邃与丰富,令人惊呼“亏他写得出来”。
那么,细节从哪里来呢?一般说来,细节来自于作

亮点10:文体——吸引眼球的绝招
郭惠宇   安徽马鞍山二中
【亮点剖析】
一首209个字的诗在高考中得了满分!
一位用话剧形式写的应试作文让阅卷教师叫绝!
…… ……
  这样的新闻,在考场应试作文中已经屡见不鲜了。话题作文的要求往往是文体不限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日记、书信等都可以。这就给了同学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挣脱了文体的束缚,同学们可以自由地、有创意地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但是,选择范围宽泛了,又常常会出现构思时迷失了方向不知所措的现象。那么,如何选择话题作文的文体呢?
  第一,练好基本功。记叙、议论、说明是中学阶段强调要训练好的三种基本文体,对这三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写作方法,每个同学都应当了解并能较为娴熟的运用:写记叙文,记事、写人、状物、描景等,都应做到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且想象联想丰富,描写抒情适时;写议论文,要善于作事理分析,说理辨证透彻,熟练运用各种事例来映证自己的观点,掌握各种论证的方法,体现出说理的力量;而写说明文,要善于选用多种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清晰地表达事物见的关系。
  第二,具备拿手绝活。在熟悉各种文体写法的基础上,还要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就需要我们平时对某一类文体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作过相应的训练。常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就是这个道理。初中同学大多数写记叙性文体比较得心应手,就要尽量通过记叙性文体来表达主题,而有个别同学擅长写散文或议论文,也不妨采用那种形式。比如“心愿”这一话题作文,同学们可以有写散文的,有写科幻小说的,有写童话的,有写一般的记叙文的。要大胆地选用实用性文体,如演讲稿、书信、日记等,也要精心挑选文学体裁,如小说体、散文体、寓言体甚至戏剧体、诗歌体。这样。才真正地体现了话题作文自由的特点。
第三,所写文体要得体。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以便于写有专长的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并不等于文体的泛化。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必要的。有的考生把“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