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2道题,约6240个字,答案是扫描的。

  江苏省常熟市2013届初三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2013.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除作文外,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yíng  ▲绕②排qiǎn  ▲ ③扣人心xián  ▲ ④按bù  ▲就班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o(4分)
  人生的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韵至,细细品来,他们与那风味各异的佳茗颇有相通之处。这真是自然的造化了。人到老年,功名心淡漠了,有了难得的宽容,崇尚反璞归真,对友谊更加真爱,为人更加坦诚。几十年的沟沟坎坎不仅写在脸上,而且锻造出他们高标的人格、深遂的思想。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②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③▲,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
  ⑥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⑦此中有真意,▲。(▲《饮酒》)
  ⑧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
  4.名著阅读。(5分)
  (1)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因何而生?又因何而消失?(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①上面语段中,自称“洒家”的人是谁?被他称作“兄弟”的又是谁?(1分)
  ②联系上面的语段,请你说说这位自称“洒家”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5.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说说现今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3分)
  材料一: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还要全家人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
  材料二:80后网友“过眼云烟”表示,像老一辈人那样扫墓,不仅浪费钱,还破坏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他想去爷爷生前喜欢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用DV把那里的风景录下来,然后再买束花,去墓园里祭拜他,告诉他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让他在天堂安心。
  材料三: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可能在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一方面是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还因为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回家扫墓,而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6—9题。(9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C.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D.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8.文中的曹刿表现出很高的说话技巧。请以曹刿与乡人的对话,和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