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农村中学生朗读现状调查及相关对策
太平庄中学 王延2005.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主要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朗读可以沟通口头和书面语言,达到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说普通话。但是,学生在实际的朗读训练中,总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对太平庄中学初二年级100名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了测试。测试显示朗读现状如下:
  1.朗读准确率较低,在100名学生中,能正确朗读的有53人,占53%,69人在读音上有错误或者是有添字漏字颠倒等现象,占69%。          
  2.流利程度不够,在朗读长句子时停顿不当或有重复读有33人,占33%,朗读时一字一顿,没有养成连贯朗读习惯的有12人,占12%,能较流利朗读的有75人,占75%。
  3.感情朗读难令人满意。集体朗读时,语速较慢,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初二年级随机抽样的有两个班级的齐读有严重唱读现象,占29%。个别朗读时,有的学生朗读节奏始终如一,语速均衡,有的朗读时每个词、句都平均用力,突不出重点部分,有的学生没有断句,标点的停顿没有区别,声音显得含糊不清。能有感情朗读的有9人,占9%。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如下对策: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雪》这一课时,可采用导入激发兴趣法,我出示北方的雪的图片投影,并对北方的雪的画面内容加以艺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然后话题一转:“北方的雪我们非常熟悉,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