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字。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4.古今不同读者对《定风波》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2: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二、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每句不要超过20个字)
北京东城区教委小学教育科最近进行了一项关于“校训”的调查。在被调查的50所小学中,49所学校的校训构成形式为“四词八字”口号式,所占比例高达98%。50所学校的校训,共涉及用词38个,普遍存在着重复使用的问题。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词依次为“勤奋”,38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76%;“团结”,26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52%;“创新”,21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42%;“文明”,20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40%。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京东城区各小学校训形式趋同,内容相近。
(2)校训应与时俱进,因校制宜,张扬个性。
6.阅读下面文段,概括东坡先生碑刻“使人动心”的原因。
东坡楼里,汇集着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和联语,作品无不流露出对乐山自然环境的赞许,对东坡先生的敬慕情绪……但是,更使人动心的是东坡先生那些书法、绘画作品的碑刻, 东坡先生以诗、书、画三绝而名垂古今,他有不少诗、书、画合一的作品,更有大量的诗词、文章的手迹。在东坡先生坐像后面,是他抄写的欧阳修《丰乐堂记》和《醉翁亭记》。这两幅书法碑刻,厚重而不失灵动,饱满且富有神采,字里行间透出了他对恩师的敬重,显示出他生命深处敦厚、质朴的一面,这大概正是他人格魅力的根源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碑刻厚重而不失灵动,饱满且富有神采,字里行间透出了他对恩师的敬重;显示出他人格魅力之源——敦厚、质朴。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萧瑟 晦涩 塞责 稼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