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云南昆明高考语文研讨会材料(2月26日),及时、实用,共3万字左右。
对200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探讨
一、复习备考的依据性
1、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这是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这一标准势必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深远影响,也势必带来考试评价的变化。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下面五个方面获得发展:①积累与整合,②感受与鉴赏,③思考与领悟,④应用与拓展,⑤发现与创新。这些其实在2003年、2004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今后新课标理念会在高考中日益彰显。新课标的制定者、高考的命题人几乎是原班人马,不少是海归派,他们观念新,教改、课改、考改的呼声也最响,他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实权派,高考试题自然会体现他们的理念。
2、依据《考试大纲》。
与《课程标准》相比,《考试大纲》更具体,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我们高考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考试大纲》每年都会有变化的,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近三年《考试大纲》的“变”与“不变”的内容。
2002年的《考试大纲》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无疑是这几年变化最大的一年,其变化体现在以下三点:
A、 增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内容。
B、 文言文翻译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
C、 诗词鉴赏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
2003年的《考试大纲》变化不大,较好地保持了2002年的连续性,是对2002年考纲的一种微调,使说法更科学,语言更规范。
2004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把标点符号列为考查的内容。
B、正确使用词语的范围(由成语改为熟语)扩大了。
C、文言文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分量增多。
2005年《考试大纲》已定稿下发。2004年加“※”的四个内容都取消了“※”,意味着这四个知识点可能设题。这四个知识点是:
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作用
其实这四个知识点在以前的高考中都是必考的内容,只是近几年高考没有涉及。我认为,在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增加的大趋势下,像以前那样以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不大。文学常识有可能放在古诗词鉴赏或现代文阅读中考查,文言句式则会揉进文言翻译之中。
另外,《考试大纲》上的样卷也必须重视,它是我们研究和预测高考题型的重要依据。2005年高考的题型没有什么变化。题型示例提供了52道,都是以前高考的题目,估计题型与2004年大体一致。
3、依据2004年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和阐释,是我们训练内容和题型的样本。2003年全国只有三套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上海卷的模式多年来就游离于全国卷之外,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和模式,对我们的参考价值不大。北京是单独命题的第二年,所以试卷的模式和全国基本保持一致。2004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共有15套高考试题,除上海卷和北京卷以外,(全国、北京、上海,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发展的方向。北京卷只是一个过度,上海卷才是发展的方向。)其他的试题模式基本一致。因为依据的都是《考试大纲》,模仿的都是《考试大纲》所提供的样卷。这些试卷的最大区别在第六大题语言的运用方面,因为语言的运用知识点比较多,不同省份选择的点不同罢了。
15套题中的第六大题出现了以下的题型:句式变换、广告词、对对联、补填语句、串联台词、连贯衔接、仿写、语序、归纳要点、病句的修改、新闻标题、重组语句、语言转换、下定义、信息整合、语言得体、图文转换等。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些试题为我们解读新《考试大纲》提供了一个范本,使我们能更准确更透彻地解读新的考纲。
二、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高考备考的必要手段。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性是很重要的。学生的状况、复习的安排、考点的内容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了然于心,否则就会打乱仗。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
智力状况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导致学生的成绩不同。我们教师关注的应该是每次测验反映的问题和暴露的缺点,而不应是分数;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精神状态来安排练习或考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强化某一知识点的训练。
2、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安排复习计划。
语文考试内容涉及二十多个大的考点,这些考点并不能平均使用时间和力气。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有的要集中复习,有的则要分散复习。就知识点而言,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是难点,现代文阅读是重点,语言的运用是热点,作文的训练是盲点。
3、针对训练中的盲点进行补充训练。
任何一本书、一种资料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漏,新的信息、新的题型的出现给我们的提示,使得我们的复习内容必须补充或加强。
4、根据学生的实际命制或选择试题。
有的学校在这方面很不理性毫无选择地使用外面的试题,这样再好的试题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黄冈中学就比较理性,这种观念还渗透到了高中整个阶段。
三、复习备考的策略性
在这里提几点具体的参考性的建议和做法。
1、复习计划的安排要系统、科学。
一般的情况下,高三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是知识点的复习。第一轮考点训练不要穿插过多的综合训练,否则会打乱学生的计划和平静的心态。第二轮是综合能力、解题速度、解题方法的训练。现在应该是进入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应以综合训练为主,适当强化一些知识点。第三轮是高考题型和新题型的训练。此阶段可以收集各地好的题目、学生未见过或接触较少的题型。还可以体现对高考的预测。
时间的安排要科学,训练的量要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