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60字。
《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
江苏镇江名师王益民
师: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生:“差不多先生传”)大家都预习过了吧?我来请一位同学评价下“差不多”这个人。
生:不很清楚、不很分明、不很讲究、不很精明、不很细密,总之是个马马虎虎的人。
师:既然“差不多”是个马马虎虎的人,又为什么称他为“先生”?“先生”是一种尊称呀!
生:应该是一种讽刺的手法吧。
师:准确的说,是“反讽”的手法。(ppt)
反讽,也就是用反语进行讽刺。从语言技巧运用的角度反讽可以用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等方式。
师:课文是在为“差不多先生”立“传”,既然是“传”,就得有人物事迹,课文记叙了差不多先生几件事?
生:五件事。
师:我来请五位同学分别读前四件事,我来读最后一件。
(生读第一件事)
师:既然是“反讽”,你读的时候就要有点反讽的味道,夸张一点,像点“唐唐老鸭”(范读)。其实,还可以用镇江话来读。(一生用镇江话读,毕,掌声。)
(生依次读第二、三、四件事;师读第五件事,毕,掌声。)
师:第一件事,哪位同学来概括下?
生:他小的时候买糖,买错了,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说“红糖白糖差不多”。
师:你这不是“概括”,是“复述”,概括只要交代好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了什么事就行了,不要细节。
生:小时候,差不多先生买错了糖。(师:更简洁点,3个字,试试?)
生:“买错糖!”
师:“买错糖”是什么不分?时间、还是色彩?(颜色不分)
师:现在我们就按照这样的句式:“买错糖——颜色不分”,给另外四件事做概括。
(生概括,约一分钟后,组对交流,再一分钟后,学生汇报,最后老师出示ppt)
1.买错糖——颜色不分2.答错题——东西不管3.写错字——多少不清4.不守时——早晚不分5.寻错医——生死不明
师:大家看这五件事,它们的排列有什么密码?
生:从小时候写起,最后到老了死去。(师:更简洁的说是从小……生:到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