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810个字。
人教版语文八下文言文专项精炼(附答案)
zzggcc1974
一、与朱元思书
(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 水/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即可看出。(3分)
(一)(13分)
10、(2分)C11、(2分)B
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14、(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从流飘荡()(2)猛浪若奔()(3)互相轩邈()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19.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二)(8分)
17.(1)从:顺、随。(2)奔:飞奔的马。(3)邈:向远处延伸(答“远,这里作动词用”亦可)。(3分,每小题1分。)
18.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意思对即可。)
19.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3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14-17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B、急湍甚箭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C.好鸟相鸣相鸣:相互鸣叫。
D、千转不穷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俱:都。
B、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用:使用。
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用来。
D、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译文:(船)随着江流飘荡。
B、嘤嘤成韵译文: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C、望峰息心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心就会想去栖息。
D、窥谷忘反译文: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7.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