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10个字。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教育办公室赵洪军邮编:272504 手机:13406260263
“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节录,文章没有一般书信的格式,也没有通常书信中事务的叙述和问候的套语,而是向友人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也是一篇音韵和谐的骈文。
(屏显)•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其诗多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被人称为“吴均体”。
【感知•文本主旨】
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后来发展成每句四字或六字,又叫四六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积累•学有所得】
1.给加点字注音。
湍()鸢()戾()嘤()庠()泠()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百许里( )②急湍甚箭 ( ) ③蝉则千转不穷( )④横柯上蔽( ) ⑤经纶世务者( )⑥任意东西 ( )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5.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 )( ) 横柯上蔽( )
6.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天下独绝 ________ 2)猛浪若奔 ________
3)皆生寒树 ________ 4)争高直指 ________
7.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8.根据原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 (2)游鱼细石,________
(3)________,泠泠作响。(4)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5)________,望峰息心;(6)经纶世务者,________。
9.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直视无碍”“千百成峰”各写的是什么物?什么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出示多媒体诗意画)“种豆南山下”,这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感知•文本主旨】
(出示多媒体:陶渊明画像及背景资料)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人。少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展,只做过几任小官。由于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
【积累•学有所得】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②箪瓢屡空()
③短褐穿结()④衔觞赋诗()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⑥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好读书,不求甚解。
4.本文是一篇,作者,(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精读•学有所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