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20字。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讲学稿系列 课型: 新 授 主备人:蒋刘芳 审核人: 梁咏娟、甄宝华 时间:2012-4-7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动人的北平》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2、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3、探究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
4、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今漳州)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 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 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作品集:
古典小说—— 《京华烟云》
散文—— 《脸与法治》 《纪元旦》 《孤崖一枝花》 《秋天的况味》 《说避暑之益》 《我的戒烟》
《粘指民族》 《论政治病》 《中国人之聪明》 《脸与法治》
随笔札记—— 《冬至之晨杀人记》 《女人》
岁月留痕—— 《鲁迅之死》
现代人物—— 《林语堂自传》
现代小说—— 《冬至之晨杀人记》 《生活的艺术》 《大自然的享受》 《人生的盛宴》
杂文—— 《论解嘲》 《林语堂语录》
2、感受到林语堂笔下的北平的动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然风光(6) 城市景象(6)\(7) 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8) 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9)
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10)
3、读出这篇散文的“神”是?
围绕着北平的“性格”来写,精神上聚得拢。
二、文本分析:
本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写了当时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