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90字。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讲学稿系列    课型: 新 授     主备人:甄宝华      审核人: 梁咏娟、蒋刘芳      时间:2013-4-18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
  《都江堰》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价值,提高学生对李冰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理解现代散文中“小”与“大”的关系。
  3、体会想象在课文中的作用。
  4、分析课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解文章深刻的立意,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创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一幅组合图片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提到旅游,我们头脑中立刻闪现出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名山大川。有人欣赏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欣赏那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欣赏那惊天动地的飞瀑、欣赏那变幻莫测的云海。然而在旅游天地中,许多人对都江堰却知之甚少,那么都江堰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都江堰的魅力。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学生简介都江堰和李冰。
  (1)提示:都江堰自动清淤系统巧夺天工;都江堰水量调配精确犹胜电脑。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同时注意引导、挖掘信息的深度和高度,明确都江堰的价值所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质量。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①为何历时两千多年而未淤塞?
  ②飞沙堰如何能将数吨巨石由内江抛移到外江?
  ③为何古堰体系能自动调配水量,完成四六分流?
  ④为何受水冲击最大的离堆和宝瓶口恰是结构坚实的砾岩,而方圆数百里的龙门山脉除此之外均为易被冲蚀的页岩?从这里想像李冰是如何发现的以及付出的辛苦。
  2.以导游方式介绍都江堰。(结合多媒体课件,面对都江堰的立体图进行)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充分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改变角色,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都江堰,再与课文内容对比,从而理解课文的深刻立意。
  3.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眼中的都江堰是怎样的呢?先了解作者。
  一、走进作者: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