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引领下的2005年高考作文的备考
南京市江宁中学 秦 葆
2005年的高考作文怎么考,这是广大高三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05年的高考大多还会采取话题作文这一形式。
从1999年起,话题作文已经考了六年。这六年中,话题作文作为语文高考渐趋稳定的作文命题形式,也是稳中求变,逐步走向成熟的。这一命题形式以其颠覆传统的特质为语文界所接受,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育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对写作教学更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研究-六年来高考话题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其命题轨迹: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逐步由“精英主义”向“大众主义”转型,呼唤“绿色作文”,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立足基础等级,兼顾发展等级,真正促进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我在探讨200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话题作文特点的基础上,对“新课标”引领下的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及复习备考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2004年高考作文的特点
2004年全国各具特色的15道高考作文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一 、从命题的形式看,几乎是清一色采用话题作文,唯北京卷以“包容”为题——看是属于命题作文,但从实质看,这样的命题作文也可以纳入话题作文的范畴。
从试题的构造看,同是话题作文,却出现了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二是命题型,三是选题型。在15道试题中,材料型占12道题,形成了一股主流,是当前语文界使用频率最高的题型,也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上海的“忙”,北京的“包容”,采用命题型话题作文。这种类型的题目简约明快,思维空间广阔,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福建卷则另辟蹊径,采用选题型。这种题型打破了只给一个话题的成规,为高考作文命题作了有益的尝试。
从文体的要求看,有的全不限,有的是加限制的不限,焦点仍然在于能不能写诗歌。高考作文能不能写诗歌,这是见仁见智的学术问题,但全国卷允许写诗达数年之久,却迟迟不拿出评价的标准,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从话题的设计看,联合式话题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4份全国卷、天津卷,辽宁卷、浙江卷、重庆卷、江苏卷、广东卷等10份试卷这样设计话题,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受2003年话题模式的影响,意在增多话题的限制,加大审题的难度,加强试题的避猜性,大大提高了考查的思维价值。除外,设计单一式话题的有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设计多项式话题的有福建卷,从而显示了话题设计的多样性。
二、从话题的内容上看大体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审察自我,正视问题。全国卷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共有三个话题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展开讨论,都是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为核心来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全国卷的另两个话题是“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及“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前一个话题是谈论一个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所遭遇的挫折,后一个话题是谈论一个人应该如何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它们实际上是从正反两面谈论如何正确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从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五道题植根于中学生的思想土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关注社会,聚焦热点。上海卷的话题“忙”,抓住了当今社会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把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浙江卷的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提炼出来的,让高考作文与现实中的社会矛盾挂钩,引发考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湖南卷的话题“家庭教育”,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考生首当其冲,最有生活体验,也最有发言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