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60个字。
《短文两篇》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蝉》
一、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本名卢玮銮(luán),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番禺,香港现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她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早年来到香港之后,小思曾在中、小学任教,因此对教育事业颇有心得。现时在香港《明报》副刊撰写「一瞥小思」专栏文章。
另有笔名明川、卢銮。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翌年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先后任几所中学的教师。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任文学研究员一年,1978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助教、讲师,并任香港青年作者协会顾问及多家报刊专栏作者,从事散文创作和搜集整理现代香港文学史料。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
二、写作背景
《蝉》选自小思《承教小记》,写于1980年。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三、文学常识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哲理散文常见有: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一般没有鲜明开头,往往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结构比较工整,常常具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不仅余音绕梁,而且内容丰富,语言优美。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收敛(liǎn)响彻(chè)聒聒(guō)宽恕(shù)
2.形近字辨析
杜鹃(juān)零落(líng)宽恕(shù)延续(yán)
喜鹊(què)雷霆(tíng)发怒(nù)宫廷(tíng)
蝉鸣(chán)
婵娟(chán)
掸子(dǎn)
禅学(chán)
3.多音字辨析
Luò(零落) chàn(颤动)
落颤
Là(落下)zhàn(寒颤)
4.词语解释
【收敛】本课指收拢,合拢
【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心烦。本课指不停地叫。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自然流畅的风格;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自然流畅的风格。
教学难点:
对比欣赏《蝉》和《贝壳》两篇文章
教学过程:
《蝉》
一、导入
(设计一)生命如此短暂,我们该怎样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千年之后,我们又会给人们留下些什么?从蝉短暂的鸣叫中,从贝壳美丽的花纹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力量。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度过宝贵的生命,如何让生命绽放璀璨的光彩是值得每一个成长中的人思考的问题。
(设计二)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设计三)盛夏的午后时分,天气闷热之余,更令人厌烦的莫过于大树上知知不休的蝉鸣声,吵得人难以入眠。虽然知知不休地令人厌烦,却又实在令人尊敬,它仅仅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至少要在黑暗的地底下努力奋斗六七年,甚至十几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概括各段内容,理清结构。
(1)蝉声来得早,使人厌烦。(记叙)
(2-5)病蝉虽小,却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记叙、议论)
(6-7)感悟生命的顽强。(议论、抒情、描写)
三、研读赏析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供选题目:
①作者对蝉的感情经历了哪几个变化过程?
②能从文中找几个能体现蝉生命的短暂词语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