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教时,约3300字。
第四单元教案
高二备课组 执笔 王灵妹
单元教学设想
单元概说:本单元鉴赏中国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属抒情散文单元。抒情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志与意趣,但这种抒写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的。
鉴赏重点:
1. 品味散文的语言;
2. 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课文美点:
本单元四篇散文,其共同特点是,情意浓厚,言辞优美。但又各有特点。其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如《故都的秋》借景抒情;《我的空中楼阁》托物言志;《灯》的象征手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也各有特点:如《故都的秋》语言清淡而甘美,于平淡中显神奇;《我的空中楼阁》笔调清新,语言优美,读来具有强烈的诗趣美;《灯》语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思“明”曲。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点拨
教时:共八课时
《故都的秋》2课时;
《我的空中楼阁》2课时;
《灯》1课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课时。
作文2课时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教学目的:
1. 领悟本文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2. 学习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手法(重点);
3. 体会作者在文表现的“清、静、悲凉”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的点拨法,将学生导入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味,捕捉情感信息,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不少咏秋赞秋的散文和诗词,它们或慷慨激昂, 或娓娓道来,最终都表达了对秋的赞美,可谓“枫叶尽染”“雁阵南飞”。但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却在他的散文《故都的秋》中表现出了另一番秋的景色和情致,真是独具品位,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从小熟读唐诗、古文,爱好文学。短篇小说《沉沦》是其早期代表作,另有《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创造社”创始人之一。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故都的秋》便是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后写下的优美散文。
三、解题 :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