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30个字。
《理想》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一、作者简介: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流沙河自撰《流沙河小传》
二、写作背景:
流沙河一生坎坷,历经共和国遭遇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奋斗.但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11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重回文联工作;他此时已经48岁,仍然对理想矢志不渝,欣然提笔写下这首诗。火一样的热情,流淌在诗歌中,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乘上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的豪情壮志。
三、文学常识: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
哲理是指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琴诗》;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写作哲理诗,要语出自然,有警句创见,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切忌人云亦云,浅薄无味。
哲理诗表达诗人对人生的这个理性思考。或者说,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通过诗来表达。哲理诗的第一要素不是哲理,而是诗。诗是形式,哲理是内容;诗是外衣,哲理是内核。哲理诗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象;二是含蓄,不露理。
顶针
以上句后分句或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前分句或开头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又称“联珠”、“蝉联”。
例如:《井冈翠竹》:“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针格由于词语间上递下接,首位蝉联,结构严谨,便于揭示事物内部递相依存的有机联系.说理环环相扣,道理易于说的严密透彻;抒发感情气势贯通,感情易于抒发的酣畅淋漓。
《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设计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设计三)在有理想的人眼中,理想是“旅行的路线”(雨果),理想是“指路的明灯”(列夫•托尔斯泰),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塞),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品尝过“理想”滋味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流沙河的《理想》。
二、一读,读出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1节:舒缓、沉稳;第2~3节:交错变换、高低快慢协调;第4~5节:高低搭配,深沉、明亮,亲切、舒朗,热烈交织;第6节:激越,渐出高潮,尾句要重音慢读;第7~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