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70个字。

  《郭沫若诗两首》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其他著作有:诗集《星空》、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二、写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最初发表于1922年3月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愤怒。他从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联想到街灯,于是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诗篇。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三”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静夜》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郭沫若最苦闷的时期。当时他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解读《静夜》时必须联系上述具体的时代背景。
  三、整体把握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所作的一首诗。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用以象征他们的生活的幸福美好,反衬了当时社会的不安稳和人民的痛苦。这首诗既隐含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愤怒以及幻灭的悲哀,更寄托着作者对光明幸福的热烈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翘首企盼,表现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仍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怀与品格。全诗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
  《静夜》写得宁静、典雅,遣词造句和诗行的组织,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在这笔墨空灵的画图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遐想。异国海边的静夜,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这难道不是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的投射吗?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课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2.感受语言朴素、节奏和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2.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3.品味诗歌,感悟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习联想和想象手法。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设计一)诗歌是一种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的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面对一首诗,怎样才能真正欣赏到其中的妙处呢?今天,我们就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诗的过程中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二)“迢迢牵牛星,交角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故事中有情人被阻隔在天河两岸,难以团圆,给后人留下太多的感慨和遐想。杜牧《秋夕》诗中“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个失意宫女对于真挚爱情向往的满怀心事寄寓在举首仰望之中,然而在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板书文题)中,我们将读到别样的故事,别样的生活。
  (设计三)同学们,梦幻星空,群星璀璨,令人神往。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就是一个喜欢仰望星空的人。“五四运动”高潮过后,郭沫若曾几度彷徨,在茫茫的黑夜里,他经常独自仰望着浩瀚的星空,想从那闪闪的星光中寻觅他心中的理想。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感受他与星空的私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