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640字,答案扫描。
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文与运思
一般人写作文时往往不先将全部写好,上句未写成时,不知下句是什么,上段未写成时,不知下段是什么;到写得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这种习惯养成时,“不假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得不知所云,也是难免的事。文章不“通”,大半是由这样来的。近代英美作家甚至把“无形式”当做一个艺术信条,以为艺术原来就应该如此。这恐怕是艺术的一个厄运,有生命的东西都有一定完整的形式,首尾躯干不完全或是不匀称,那便成了一种怪物,而不是艺术。
这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是把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写只是记录。这种办法似乎是理想的,实际上很不易做到。第一,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所能及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度,把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文章都一字一句记在心里,同时注意到每字每句每段地关联,并且还要一直向前思索,纵假定是可能,这种繁重的工作对于心力也未免是一种不必要的损耗。其次,想到一点意思,就必须把它写下来,否则那意思在心里只是游离不定。好比打仗,想出一个意思是夺取一块土地,把它写下来就像筑一座堡垒,可以把它守住,并且可以做进一步袭击的基础。第三,写自身是一个集中注意力的助力,既在写,心思就不易旁迁他涉。不仅如此,写成的字句往往可以成为思想的刺激剂,我有时本来已把一段话预先想好,可是把它写下来时,新的意思常源源而来,结果须把预定的一段话完全改过。普遍所谓“由文生情”与“兴会淋漓”,大半在这种时机发现。只有在这种时机,我们才容易写出好文章。
运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果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为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抽象的理论姑且丢开,只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时机便突然涌现。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驭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肤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倔,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
一般人误信文学与科学不同,无须逻辑的思考。其实文学只有逻辑的思考固然不够,没有逻辑的思考却也决不行。每一个大作家必同时是他自己的严厉的批评者。所谓“批评”就要根据逻辑的思想和文学的修养。一件作品如果有毛病,病原都在思想。思想不清楚的人做出来的文章决不会清楚。思想的毛病除了精神失常以外,都起于懒惰,遇着应该分析时不仔细分析,应该斟酌时不仔细斟酌,只图模糊敷衍,囫囵吞枣混将过去。练习写作第一件要事就是克服这种心理的懒怠,随时彻底认真,一丝不苟,肯朝深处想,肯向难处做。如果他养成了这种谨严的思想习惯,始终不懈,他决不会做不出好的文章。
1、 下列关于“作文与运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人写作养成坏习惯,作文时没有一个明确而完整的思路,“不假思索”任笔而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般不通顺。
B、不将全部内容想好写出来的东西会不知所云,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又不易做到,真正的好运思介于二者之间。
C、运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路畅通时也好,思路蔽塞是也好,都不应该停止运思,即使是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
D、有逻辑的思考是文学创作所必需的,从逻辑思考的角度看,文学与科学是相同的,但只有逻辑思考难以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注意力和记忆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在把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文章完全记在心里,同时注意到每字每句每段的线索关系。
B、当想到一点意思时,最好是把它写下来,以便能够把那点意思确定下来,这个写的过程很可能引发新的意思源源而来。
C、写的过程也是集中注意力的过程,所写的字句往往可以刺激新思想的产生,所产生的的新思想还会使预定的句段表现得更精彩。
D、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感情,并且将它们“兴会淋漓”地表现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是有生命的,有一定完整的形式,应该首尾躯干完全或者匀称,而英美作家推崇“无形式”的艺术信条,违背了艺术规律。
B、精力弥满,脑筋清醒时思路容易畅通,新意自会像泉水一样涌现,如果在这个时候写作,写作就成为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
C、苦思是“灵感”的准备阶段,“灵感”不一定会在苦思的当时就出现,但此时它一定在潜意识中酝酿,有适当的时候就会突然涌现。
D、苦思训练有让思路不落平凡的效果。经过了苦思,写出来的东西可能看起来仍然比较平易,但这种平易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畅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中服勤辞学科,擢为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会监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降监河中府税。复通判果州,改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迁太常丞,出知杭州。还判国子监,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星流、地震、雷发正月,诏求直言。观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以致灾异。”河北大雨水,又条七事,曰:“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欠以省禁锢,宽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罢工役以先急务,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