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改革遭遇四大“冰点”
单位:浙江省常山三衢中学。 姓名:余舍章。
电话:0570—8918739。 邮编:324200 。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过充分酝酿,新课程已于2001年9月在全国
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秋季进一步扩大,有近500个县(区)开展实验,到2004秋季,新课程走向了全国校园,走进了师生生活。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纲要(试行)》,积极推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加快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然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外出教学交流以及通过农村乡镇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广泛调查研究,感到新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在各地已经如火如荼地铺开,但是明显受到潜在的诸多主客观因素地制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名不副实,教学改革实践也是举步维艰。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势下,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至少遭遇到四大“冰点”。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学校和教师不积极创造条件,使这些“冰点”在较短时间内消融,那么,新课程教学改革极有可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不可能真正实施到位,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建设祖国的高素质人才。
一、学校设施陋旧滞后,严重制约课程改革。
各地中小学虽然已经实施义务教育多年,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经济条件的影响,造成教育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教育设施条件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明显优于乡镇农村。许多乡镇农村中小学,地理位置偏僻,教育教学设施陋旧滞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春风尽管已经拂满校园,然而,令教师们感到困惑的是:崭新的教学理念,不仅需要教学观念的革命,而且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依赖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是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尤其是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的乡镇农村中小学校而言,在短期内要添置价格不菲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不仅难于做到,而且也不太现实。
新课程标准下实施的课堂教学,积极倡导的是:教师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开拓探索,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教材文本是课堂教学的载体,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课堂教学的工具,而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指导者。试想如果新课程课堂教学仍旧像过去那样,教师粉笔黑板外加几张投影片,这些能够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能够触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