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50字。
广平一中新课堂(导学案)
年级 高一 科目 语文 班级 使用日期 月 日 主备教师 马建峰
学习
课题 劝 学 共 3 课时
课前
准备 课本、笔记本、多媒体
双色笔(同桌互批改)
复习
回顾 劝人学习的诗歌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东晋陶渊明《杂诗》
盛年不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唐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学习
目标 一、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1、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3、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二、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四、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激情
导入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
学习
内容 一、知识链接
“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论
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对于人性中“善”的形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命题。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刚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都能成为圣人。荀子以为,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都是天生性恶,后天的贤愚不肖的差别是由于“注错习俗之所积耳”。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其则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其礼义,制法度”,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来就是善的,而荀子论证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
“化性起伪”的性恶论的意义与目的
性恶论的价值在于:(1)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从人的实然层面来看待人性;(2)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3)进而说明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
性恶论的限制在于:(1)从性恶出发,固然可说明礼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