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490字。

  第四单元 叩问月亮 教学设计
  李  莉  编写
  [单元教学要点]
  一、通过月亮的意象,体会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
  二、体会同样是写月亮,但每一篇诗文的具体思想情感各有不一样的特色。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四、在反复诵读中,进入诗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五、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猜想作家作品背后的意趣。
  7  咏月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月与人的文化联系。
  【媒体准备】
  朗读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反复诵读三首诗,体会各首诗的情感。
  2、诵读课文,了解两位诗人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月依然映照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伤的,月圆人不圆。让我们走进李白、杜甫的世界,叩问月亮,倾听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李白的两首咏月诗:《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主板书:把酒问月  月下独酌  李白)
  二、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1.正音
  〔散行板书〕阙  樽  酌  徘徊  邈
  2.读准节奏: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并跟读,读准字音节奏。)
  三、二读:读懂内容。
  1.学生讨论两首李白咏月诗表达的不同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预测〕学生通过预习及课堂的诵读,能初步感受到诗人笔触的纵横恣肆,及其美的意境,但要具体的说清楚,还有待于讨论引导。他们的认识可能会停留在月色美,人孤独等层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注意关键的诗句,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2.教师具体分析两首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把酒问月》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捭阖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