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个字。
《幼时记趣》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幼时记趣》一课。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幼时记趣》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里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和《伟人细胞》,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本单元的课文,有的写童年的趣事,有的记述少年读书生活,有的展示少年立志成才的道路,都是说的真话,抒的真情,教会学生珍惜人生最宝贵的金色年华。《幼时记趣》这篇课文是作者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该课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2. 明确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根据此原则,我确定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通信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教学难点】:明确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说教法
《幼时记趣》是一篇精读课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中重点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以上要求,我制定了三步教学法:掌握基础——深入课文——拓展延伸。
第一步,掌握基础。首先本文是学生学习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读懂文章,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停顿正确,不破读句子,注意语调、语气。其次要求学生重点识记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文中的明察秋毫、故、私、拟、强、怡然称快、神游、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方、之、以、或、其、盖等。接着注意讲清课文中的省略句:如“群鹤舞(于)空”“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等;固定句式:“作……观”“以……为”“……为所……”等。最后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全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