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10个字。
《老王》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老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本文自身特点,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旨在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爱自己、爱父母、爱身边的人。
一、说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女作家杨绛的散文代表作。本单元以“爱”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写“小人物、小事件”,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的人物形象,他的穷苦卑微,凄凉艰难,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作者以一颗知识分子“愧怍”的心呼唤善良人性的回归,含蓄的提出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反映了人间的“大爱”。因而处理教材时我将“爱的教育”作为目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弱者的命运。
说学情:
1.叛逆,独生子女,不懂得感谢“爱”。
2.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能力,可以适当增加课文讲解深度,由对老王的整体感性认知,到对老王这一类人生存的社会问题的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所以我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通过品味作者平淡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3.从作者“幸运”“愧怍”的情怀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弱者,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朗读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
三、说学法:
新大纲明确规定:“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据此,教授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在个性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学习,熟悉作者语言,体悟作者情感
诵读品味法
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答疑,分享阅读感受,互换对生活的体悟,从而促成共同的进步。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激趣导引明确目标 在背景音乐《爱的奉献》中让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并用富于情感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共鸣。“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同一片天空下,有一群人正在苦苦挣扎,他们需要你的关爱,哪怕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能驱逐他们世界里的冷漠。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看看在面对不幸者老王时,她是如何做的?
(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室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
2.提问学生回答听读时思考的问题,落到文章最后一句话上:“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抓住文眼
3.引导学生关注“幸运的人”“不幸者”这两个词语,首先从“不幸者”入手,结合文章,说说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