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80个字。

  《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深入领会人物感情。
  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
  2、美读课文
  3、重点字词
  4、走近老王
  5、品味老王
  6、怀念老王
  7、感悟老王
  8、关注“老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2、难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册,学生进入初二学习阶段,对初中生活开始有了新的体验,在学习了本单元《背影》之后,对细腻的情感把握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语文基础还比较薄弱,对记叙文的把握停留在情节新鲜度上,而本文是一篇简洁凝练的记叙散文,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过程:
  (一)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爱的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补充: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2、教学导入:杨绛的自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和默存也在劫难逃。1966年8月9日,我被“揪”了出来,3天后,默存也被“揪”了出来。那时候,他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同属学部,命运也相同。每天上班,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牌子,我原来是个“资产阶级学者”,自幸级别不高。尖顶高帽都需缴还。帽子上的名目经过规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