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70字。
《小狗包弟》导学案
【学习目的】
1、掌握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感情变化,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学习巴金敢于自我剖析的勇气和追求人性完善的精神;
3、细读文章,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目标难点】
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揣摩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学法指导】 诵读法 探究法 讨论法
【品思题目】
初读题目,很容易知道本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此文处于散文单元,定然是通过动物小狗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文章,就要留心文章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那里或隐或显的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而题目称小狗为“包弟”,这是很让人动心的地方,给狗一个名字很正常,但称狗为“弟”就是一个吸引读者阅读的第一点。
写物的散文,一定要选择与此物有关的各种事情,让这些故事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在类似的文章中更是集中体现。散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巧妙构思,那么,本文的构思应当是欣赏的另一个妙点所在。读散文,随着点滴趣事感触作者的心动。在散文的阅读中体验人生,品味人生,当是此文阅读给人的最好回馈。
【走进作者】
1、作者简介: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作者背景: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30~40年代和新时期是两个高峰。
30~40年代的巴金,主要凭借他的小说创作赢得了广大读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以及人类一切黑暗现象的暴露与鞭挞,对光明未来的希望与热切呼唤,这些构成了他的小说的基本主题。
进入新时期,年届古稀的老作家仍然嫉恶如仇,笔锋直指刚刚逝去的恶梦一样的专制年代,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反思自身及整个民族的弱点,呼唤人性的觉醒与复归。他是这一幕悲喜剧的亲身经历者,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