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00个字。
《老王》的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设想】
第一学时: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进一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理清结构思想,探究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第二学时:分析人物性格、探究语言风格、进行人性教育。
第一学时
一、 导入设计
同学们,大家都这么大了,和家人出门应该多多少少坐过人力脚踏车或者三轮摩托车吧?坐过的同学举一下手,老师看看。(学生举手)好的,那大家对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你觉得这样被人载着穿梭在忙碌的街巷里很舒服、很惬意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众说纷纭:感觉还好;不喜欢,不舒服等等)。这样,你们留意过车夫,也就是司机吗?他们是极其普通的人,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而固定的。或许你们坐过车后就忘了他的样子,也或许你打从上车就没记住他的样子。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车夫,那么,究竟这样一个在现实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人有什么值得作家关注的特别之处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到课文第75页,杨绛的《老王》的学习。
板书:老王
二、 作者介绍
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板书:把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板书在背板上
三、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四、生字词语
绛(jiàng) 伛(yǔ) 惶(huáng)恐(kǒng) 荒(huāng)僻(pì) 塌(tā)败(bài) 取(qǔ)缔(dì) 骷() 滞(zhì)笨(bèn) 愧(ò) 翳(yì) 凑(còu)合(he)
(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讲解几个笔画较多的生字)
五、课文梳理
1、大家先迅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分段后发言,老师整理)
板书:
第1~4自然段: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
第5~16自然段: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断。
第17~22自然段:叙写老王的去世及“我”对他生前的回想。
2、课文讲解
请看画像。他就叫老王,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可以从他的面貌、服饰、表情等方面观察。请以“从来看,他是的人”来说说。
﹙学生先仔细观察后自主发言﹚
发言如下: 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
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觉。现在,带着这种感觉,快速阅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老王的?作者笔下的老王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A:从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老王有一只眼睛是瞎的
学生B:“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这一句说明老王是个车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