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70字。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②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③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④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学会直面人生。
⑤掌握课后要求背诵部分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文中关键句子,从而把握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愤”的情感。
【学习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主旨:哀悼死难者,控诉反动派,唤醒麻木的民众。
【学习设想】
本学案分三个部分:预习案、合作探究案和巩固案。合作探究案实施前首先分组检查预习案,然后合作感知文本、品情悟境,再进行探究,最后联系现实,进行拓展巩固。
本课安排3课时。
【学习方法】 阅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案)
一、知识展示:
1、展示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四个知识模块。第一模块:字词音义形的识记辨析和词语(成语)的运用;第二模块:语言的运用(病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第三模块:诗歌鉴赏和文言翻译;第四模块:新闻阅读、文化经典、小说阅读。
2、展示要求:课外选好材料,小组合作写出展示答案,当堂讲解,其他同学做好笔记
二、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1881-1936),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此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曾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撰写了一副挽联: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2. 写作背景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种种无理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3月18日,60多个团体、80余所学校约计5000余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会后,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段政府立即驳复八国通牒,段祺瑞担心局势失控,命令执政府内的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也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泰晤士报》称这次事件是“兽性”的“惊人惨案”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