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80字。

  要科学地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
  淮滨县教研室   刘淮玉
  摘要:阅读教学非常重要,怎样科学地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中“读”,通过课例调研,结合实际,提出了阅读教学中要恰当地选择阅读方法和合理地安排阅读步骤,对语文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恰当选择  合理安排  阅读
  “读”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瑰宝,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阅读教学中“读”的情况落实的怎样呢?笔者通过听课调研发现,关于“读”,提的很响亮,但落实的却并不竟如人意。本属于学生好好读书的时间不但被大量的探究、讨论、练习占去,而且因阅读方法选择不当,阅读步骤安排失策,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这里笔者着重就后者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阅读教学中要恰当地选择阅读方法
  先看两个课例:
  课例一:一位老师在上《奇妙的克隆》这篇说明文时,导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后,即安排4名学生朗读课文,课文约3000字,4名学生分别朗读加上交接时间,总共用了18分钟。而后就课后的4个问题进行提问: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4.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学生讨论,探究,作答,匆忙进行了20余分钟,前两个问题尚未答完,下课铃已响。
  课例二:一位老师参加优质课验收活动,上《杨修之死》这篇节选的小说,导入,出示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分层,而后安排学生朗读,课文约1500字,又是文言,学生读了约8分钟,接着答问课后的两个问题: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2.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最后分析曹操和杨修性格,尚未进行完已下课,又拖堂约5分钟,仍未完成。小说语言结构艺术等未曾涉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