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80个字。
赤壁杜牧
同学们,上课!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赤壁》——板书:赤壁杜牧
作者,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杜牧游览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吴蜀联军大败曹兵的历史,抚今追昔,写下怀古咏怀之作。
同学们,打开课文,老师先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范读)
学生们自由朗读。找两名同学来读课文,然后全班齐读《赤壁》杜牧,预备齐……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查找一些关于赤壁或赤壁之战的资料,那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关于赤壁或赤壁之战的故事,哪位同学想来说,(找两个同学)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同学们自己小声的在读一遍这首诗,读的过程中联系课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试着自己翻译一下这首诗。一会儿老师找同学来说一说,开始吧!(找两名同学来说)[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教师):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