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90字。
《辛弃疾词两首》训练提高
1.背诵、默写: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 , 。
B. ,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 。
解析:背诵默写必须准确无误,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不能多也不能少。
答案;略。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遥岑远目。 (2)休说鲈鱼堪脍。
(3)倩何人唤取。 (4)搵英雄泪。
(5)舞榭歌台。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寻常巷陌。 (8)赢得仓皇北顾。
(9)赢得仓皇北顾。 (10)烽火扬州路。
解析:在古诗文的词语中,除了生字难字,特别要注意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如题中的风流、寻常、赢得、北顾、路等。
答案:(1)岑(cén):小而高的山。(2)脍(kuài):把鱼肉切细。词中是说鲈鱼味美,脍炙人口。(3)倩(qiàn):请人家替自己做事。(4)揾(wèn):擦试。(5)榭(xiè):建在高台上的房子。(6)风流:指杰出、超群,如风流人物。在本词中具体指的是“舞榭歌台”这些历史的遗迹。(7)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现引伸为普通、平常。(8)赢得:一般用作褒义。但本词中是用作贬义,含有讽刺的意味,意即“落得”,表示得到一个不好的结局。(9)北顾:向北观望。但在本词中表示的意思是“对中原失土,仅能北顾而已”。(10)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
3.说明下面句式的特点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解析:诗词由于协韵、平仄和表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正常的语序,运用所谓“倒卷之笔”(即倒装句式),鉴赏时对这些诗句要防止误读,并细细体会它的妙处。
答案:(1)正常语序“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词中是主谓倒装,好处,一是协韵,二是突出愁恨。(2)正常语序“江南游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词中也是主谓倒装,好处是先写哀景,以景衬人,更显内心凄楚。(3)这是写半句留半句。原句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在缩住半句,让读者补充,使诗含蓄而有韵味。(4)正常语序是“无处觅英雄孙仲谋”,这是因为协韵的需要,“处”,起首用韵。(5)正常语序当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前),烽火(遍)扬州路”,词中突出“四十三年”,用漫长的时间,抒发沧桑之感。(注意:有的参考书理解为“扬州路上的烽火”,是对“路”字的解释有误。)
4.下面对已经学过的四首词的韵脚和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1)《念奴娇》的韵脚是:物、壁、雪、杰;发、灭、发、月。这首词,气势豪雄,风格飘逸,让人想象拍板高唱之时,一定能使江波鼎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