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题,约4820字。
《苏轼词两首》训练提高
1.根据要求背诵默写课文中的相关诗句:
(1)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 。描写赤壁之战中周喻形象的诗句是 。
(2)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 ,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 。
(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东坡为之叹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
(3)樯橹灰飞烟灭。 (4)一尊还酹江月。
(5)料峭春风吹酒醒。 (6)回首向来萧瑟处。
答:
3.说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确的项是( )
(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当年周瑜在赤壁兵败曹操的历史故事,广为人民传颂,为下片描写周瑜埋下伏笔。)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四个字是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概括,一个“画”字强化了豪杰人物活动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时也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意。)
(3)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作者正值从沙湖买田归来,脑子里装的全是购置家业一事,所以对外界天候的变化竟然全无察觉。)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表现了他无所谓的态度,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即不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诗人开篇即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表明他对骤然而至的风雨所抱的态度。)
4.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项是( )
(1)怒潮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个诗句描写了钱塘江水势汹猛,江面辽阔。)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这个句子诗人采用了借代和对比的描写方法。)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诗人在描写紧张急烈的战争场面中插入这个细节,使词在密中有疏,相得益彰。)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周瑜一代武将的勃勃英姿。)
5.按括弧内指定的要求分析的下面诗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诗句为什会成为豪放派的千古绝唱?)
答: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用了哪些技巧描写了赤壁怎样的自然景观?
答: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诗句运用哪些方法刻画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