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7980字。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为I卷II卷,I卷为选择题,共27分;II卷为主观题,共103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 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百舸\搁浅  遒劲\劲头  长篙\蒿草  慰藉\狼藉
  B、漫溯\塑料  熟识\款识  拉纤\纤维  落色\落枕
  C、押解\解元  给予\给力  漂泊\水泊  戮没\邮戳
  D、告诫\机械  淬火\荟萃  唱和\温和  刀俎\狙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搏弈 凋敝  甘拜下风  铤而走险
  B、陷阱 端倪  平心而论  攻城略地
  C、陨落 通牒  饮鸠止渴  原形毕露
  D、坐阵 歉收  山清水秀  融会贯通
  3、对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行李:出使的人) 秦之遇将军(遇:遇到)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老交情)
  B、何厌之有(厌:满足) 秦王购之金千金(购:购买) 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 秦王复击荆轲,被八创(被:遭受)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
  D、失其所与(与:结交)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吾属今为之虏矣(今:今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
  B、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至7题。(每小题3分)
  李白名满天下的时代是公元8世纪。这是以开元、天宝盛世为标志的中国政治社会史卜的黄金时代;同时,以李白、杜甫和:正维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所以,李白是处在盛极千古的,既是国家民族的黄金时代,又是诗的黄金时代的交叉点上的。
  李白的诗歌是我们民族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自信,同时又视野开阔、意气飞扬的一种表达。李白小生于碎叶,幼时最原始的记忆是在西域少数民族地区。他从六岁到四川定居,二十五岁离开四川,一直在长江中下游漫游到四十岁。所以,李白是以胡地的风气、胡化的气质和长江文明的气象,改造了盛唐的涛坛。
  李白怎么样改造中原文坛的呢?以《把酒问门》为例:“青天有月几时?我今停杯——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这是别具风采的盛唐人的姿态。诗人借着酒兴,与月对话,对人生和宇宙的秘密进行哲理追问。但月亮是什么时候有的?无从作答。他问的是宇宙起和生成的深层奥秘。这样的问题大概只有屈原的《天问》中出现过。诗人问月时,半含醉意,半呈天真,人和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生命的浑融。所谓攀月不得,讲的是人和月远离。但月行随人,讲的却又是人和月相近。在这一攀一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