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90个字。
大榭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八年级执笔:郝君审核:刘强根班级
内容:背影课型:新授时间:2013.09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在特定环境下的细节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学法指导】
1.诵读法:学习优美的散文,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探究法:探究式学习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资料链接: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1.22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其散文文字风格不一,但都注重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曾被誉为“美文”的典范。主要散文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和《欧游杂记》等。
2.写作背景: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来为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