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有教案,约2010个字。
《杨修之死》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3、使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重点、难点)
2、恰当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一、导入新课,了解《三国演义》。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播放歌曲的同时展示《三国演义》中重点人物。今天我们就走进三国人物之杨修,去了解他的性格吧!想想曹操为什么要杀死他?
◎了解《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耐庵的学生,共同创作《水浒传》。《杨修之死》一文选自《三国演义》。
◎介绍有关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退兵,只好退兵斜谷界口,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解决生字词。
给下列生字注音:佯(yáng)惊问曹丕(pī)大簏(lù)伺(sì)察
谮(zèn)害邺(yè)城叱(chì)退麾(huī)军高阜(fù)
拈(niān)弓搭箭弃弓绰(chāo)刀
◎可能不理解的有:适疱官进鸡汤(刚好) 以今夜号令(凭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