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6000字)
辛德勒名单(节选)
史蒂芬·蔡利安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周建中
[学习目的]:
1.掌握剧本的思想内容,体会剧本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2.了解电影剧本的特点,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
[学习重点难点]:
1.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3.着眼作品整体,用联系的观点解读和鉴赏作品的具体细节和情节。
4.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观看电影,了解故事情节,获得感性认识。
1.电影故事
《辛德勒名单》是由史蒂芬·蔡利安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该影片曾获得第66届(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 000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佣《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生产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汽室的喷头里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纳粹的残害。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维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到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 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2.影片特色
《辛德勒名单》这部影片是近年美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斯皮尔伯格把这部影片拍的即极具艺术性,又十分好看,这是一部充满着智慧的影片,也是一座后人取之不尽的电影艺术宝库,是足以让后世专门研究的传世之作。
⑴电影语言
这部影片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十分出色。斯皮尔伯格大胆的起用黑白色调来表现这个故事,这就使得黑白和彩色之间的反差十分强烈,开篇和结尾中的颜色带有明显的寓意,而影片中的那穿红衣的小女孩也是包含在这个构成中,犹如一个试图跨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