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9620字。

  东城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测试
  初 三 语 文            2014.1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qí)     诓骗(kuāng)     谀词(yú)      气吞斗牛(dòu)
  B.静谧(bì)     谮害(zèn)       发窘(jiǒng)    强聒不舍(guō)
  C.襁褓(qiǎng)    睿智(ruì)        腆着(tiǎn)    面面厮觑(qù)
  D.狡黠(xiá)    瑟索(sè)        诘难(jí)       咬文嚼字(jiáo)
  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B.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C.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格物”和“至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3.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古琴所代表传统美学特质,     这种特质贯穿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     它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是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     ,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A.所以   既然   那么   因此       B. 并且    因为    所以   因此
  C.所以   因为   所以   甚至       D. 并且    既然    那么   甚至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唱”古诗有两种途径,一是让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二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
  B.科研创新能够成为快乐的源泉,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C. 他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是值得谈一谈的问题。
  D. 嵇康去世后,朋友向秀经过他的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许多年少成名的天才神童,长大后并不优秀的原因可能是陷入成功导致的心理陷阱。那些技能卓越的天才儿童,不愿意走出成功带来的“舒适地带”。在特定的方面取得的成功使他们厌恶冒险,不愿尝试,对新挑战和可能的失败产生严重恐惧,久而久之,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偏离成功的道路。
  A.修改:由于天才儿童技能卓越,不愿意走出成功带来的“舒适地带”
  B.修改:天才儿童由于某种技能卓越,往往不愿意走出成功带来的“舒适地带”
  C.修改:某种技能卓越的天才儿童,不愿意走出成功带来的“舒适地带”
  D.修改:那些某种技能卓越的天才儿童,往往不愿意走出成功带来的“舒适地带”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遭遇不如意事,“反其道而行之”,以身作则用减法,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态,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你的生活处处绿意,充满阳光。心胸狭隘,遇不如意事,喜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喜欢做加法,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生活中的减法,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减少了不如意事,增进了社会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A. 选段中运用“有人冷落了……锤炼了你的能力”的排比句,列举了以“减法”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种种困境反而收获颇多的现象,证明了“减法”有助于个人成长。
  B. 选段中“你的生活处处绿意,充满阳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减法”可以使生活变得非常美好。
  C.选段中“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采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并认识到心胸狭隘的后果。
  D. 选段运用了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完美自己的人格,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武陵春》)
  (2)持节云中,     ?(苏轼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3)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范仲淹在《渔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