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00个字。

  《芦花荡》
  Tracy135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能够运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
  2、区分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能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它的妙处,并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战争的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难点: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一、导入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年近六十了,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欲知详情,请看课文《芦花荡》。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家,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白洋淀派”创始人。
  孙犁的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度春荒》,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2、写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的安新县。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处于冀中平原的腹地。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淼,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3、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