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07字。

二十七、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

教学目的
1、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2、理解文章中心,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情饱满,以情动人。
2、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以先介绍莫泊桑小说的故事,引入课文。
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汪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等。
作者简介:
左拉(1840—1902),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演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三、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第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文章第1 段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地托出,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情感和认识上的一致和共鸣。
四、学习第二部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