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80个字。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熊芳芳
首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
师:老师让各小组课前搜集有关杭州西湖湖心亭的资料,可以拿出来展示一下吗?
生(众雀跃地):可——以!
(各小组依次用他们制作的PPT展示资料,一边播放一边讲解。)
生1:我国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同时,亭作为景点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丝飞翠小岛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师:谢谢一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丰富精彩的内容,张岱选择了这样一个地点来看雪,着实是慧眼慧心!
生2:我们小组搜集了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欣赏。
一片山光浮水国;
十分明月到湖心。
(陈子豪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湖心亭在西湖的外湖中心,故名。本联赞美了湖心亭的环境风光,无一字勉强,道出人人所欲言而未能言之意。上联“水国”,指西湖,言山光浮动在西湖水面之上,其景宜人;下联“十分”是圆满之意,谓圆满的明月照临湖心。一个“到”字,把明月写活了,呼之欲出,十分传神。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郑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这副绘景联写得秾艳迷人。柳丝袅娜,荷花娉婷,黄莺欢唱,青蛙鼓噪,烟雾深处隐露红墙绿瓦。作者笔下的西湖,既喧闹又清静,既活泼又安谧。整个画面有动有静,声色相通。景物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成功地再现了景点的特色。末句“晴晴雨雨总宜人”,化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郑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此联极富想象。自苏东坡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以来,从此就有了“西子湖”的美称。而此联又把湖心亭比作西子泛舟湖上的扁舟,可谓佳喻巧思。“雨奇晴好”,用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句意。“席开水面”形容湖面如席之平广,十分形象。“月白风清”用东坡《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句。此联富于想象,灵活清新。
双峰云起,古寺钟声,试把酒临流,恰对着曲院风荷,六桥烟柳;
三面山环,一亭水绕,倘倚栏凭吊,犹想见旧时帝子,何处人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