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50个字。
空明之月与空明之人——《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赏奇景
【注:本堂课不要学生预习。课文如此之短小,文字也浅,无需预习。】
师:先看一个句子。请自由读几遍。
【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自由读,教师板书“藻荇”的读音,讲解意思。)
师:猜猜,写的是什么?
生:水草?
生:竹柏?
生:不是。文中有一个“如”字,好像。
师:你很仔细。赞一个!再猜。
【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天空?
生:镜子?
生:哦哦,月光!月光!(一生激动。)
师:确实是月光。
【投影展示】
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再读,马上背诵下来。
(生背。现场抽背。)
师:背熟了,谁来试着讲讲?
(两生尝试翻译,基本正确,但是没有讲出“盖”字的意思。)
师:“盖”没有讲出来。你们会的。比如“一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生:哦哦,我明白了,应该讲成“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
师:好。你喜欢这幅画儿吗?
生:挺神奇的。把月光比喻成空明的积水,特别干净明亮,还特别宁静。
生:很像中国古典的水墨画啊。
师:是!是!比喻月光如水,这并不新奇,新奇的是“空明之水”。这个句子,描绘的可是一幅“名画”,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大大的有名。作者苏轼,出自他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请翻书,这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投影展示】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请学生批注和大声朗读。)
第二部分论奇人
师:千百年来,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亮不同,事实上是因为看月亮的这个人不同。学习这个名篇啊,今天我们讨论一个话题——
【投影展示】
月是空明之月
人是之人
师:请大家先朗读全文,弄清楚《记承天寺夜游》写了件什么事儿。
(组织学生朗读。群体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个人读。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读得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