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50字。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
2.引导学生掌握本文艺术特色,进而了解孟子散文的风格和特点。
二、学习要点
掌握关于作者的基本文学常识。
掌握古文中部分词语及的用法。词语如“也”、“是”等;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
体会孟子的譬喻论证。
成语“揠苗助长”在本文中的作用。
了解本文时代背景,并体会孟子的思想活动与政治主张。
三、作者生平
1.作者图片(可参见本课PPT)
2.作者资料(可参考以下资料)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性善论”和“养气说”是孟子的重要哲学思想。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孟母是一个善于教子的母亲,“孟母三迁”、“孟母对织”的故事家喻户晓。(孟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又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否则将会像那块麻布一样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学有所成。)
孟子为子思(孔子之孙)再传弟子。学成以后,曾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